六安市商务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6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尊敬的李晨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的建议》(26号建议)已收悉。对于该建议,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结合工作职责和我市繁荣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活力情况,将相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夜市经济发展现状
夜市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消费活力、扩大就业创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近年来,为了推动夜经济,安徽省商务厅和财政厅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将提升夜市品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持方向。我市积极谋划夜市经济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努力营造高品质的夜间营商消费环境,推动我市夜间经济规范化、集聚化、有序化良性发展。
(一)消费载体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中心集聚,街区支撑,摊点补充”的夜市经济发展格局。中心城区打造了“西至梅山路,北至皋城路、南至皖西大道,东至八公山路”和“东至解放路,北至云露街,沿淠河路西至嵩寮岩路,南至大别山路”两个夜间经济核心区。主城区形成了万达、吾悦、山水奥莱、锦成文庙街、皋街、红街以及裕安区的龙井沟路华邦新华城段(三里街路至紫竹林路段)、紫竹林路(草市街至龙井沟路段)、云路街(解放路至淠河路段)及金安区的健康路(人民路至园林路段)、正阳路(皖西大道至清风路段)、兴隆路(长安北路延伸段至刘大园路段)等众多夜市消费街区。同时结合城市管理的要求,市城管局设置了各类夜市摊点群,目前较为繁荣的有小南海路、皖西中学、海心沙、文庙、健康路等夜市摊点群。
(二)多维激发夜市潜力。一是多样化促销。依托现有特色餐饮街区,打造夜市经济品牌,推出“六安·我们的故事”2024啤酒龙虾消费季活动,发放“嗨虾”消费券25万元;市县联动开展2024年货节、省直单位环万佛湖健步走等各类促消费活动,发放餐饮普惠消费券210万元;谋划开展夏日接头计划、“妙趣6月”、皖西白鹅美食节、“奇遇六安 至味清欢”皋品入沪美食汇大别山山野美食市集城市快闪活动等系列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激发夜市潜力。二是多业态融合。积极拓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活动,充分发挥5个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2条游安徽“不得不游”的特色美食旅游线路,7家省级特色美食体验店以及10个市级“特色美食村”和11条市级“特色美食旅游线路”优势,全面升级特色消费。此外,还融合市集、直播、展览展销、体育赛事、文娱表演、六安非遗项目展示等多元业态,吸引了众多夜经济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推出“图书馆奇妙夜”“博物馆之夜”等夜间文化服务,丰富夜间消费新场景。三是多元化宣传。利用新质媒体媒介大力宣传推广《原味六安》美食画册以及《全景六安》文旅专题视频;利用户外电子大屏加大美食宣传,突出美食诱惑;结合餐饮普惠消费券发放活动,鼓励各餐饮主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宣传促销;鼓励发展主题音乐酒吧、国潮夜市、文创市集、剧本杀等特色新消费,开展营销活动,打造企业名片。
(三)消费活力成效初显。一是强化政策推动。市商务局与市文旅局联合印发了《六安市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六安市文化旅游商务领域消费提升工作方案》,将建设提升夜间消费载体、丰富“夜六安”消费体验活动、推进夜市差异化发展以及拓展渠道扩大消费、多措并举刺激消费、优化环境护航消费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目前已经帮助红街等特色商业街申报奖补资金166.4万元。二是积极创建街区。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指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持续开展餐饮质量安全街区创建,以点促面,不断提升夜市餐饮水平。2021年“万达餐饮质量安全街区”“金寨县大别山玉博园餐饮街区”成功创建为省级餐饮质量安全街区。截至目前,六安市已成功创建17条市级餐饮质量安全街区。2022年,全市评选了10条“新徽菜 名徽厨”特色美食体验街区,为打造夜市街区添砖加瓦。三是推行便民服务。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不影响通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的前提下,在居民居住集中区、临街店铺门前、内街小巷等划定临时经营区域,允许流动商贩在临时经营区域内贩卖经营;允许临街店铺临时出店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在商场红线范围内开展户外促销活动;允许企业展销促销进广场、进公园、进社区等;允许具备条件的商业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在夜间规定时间段外摆经营。另外,全力推进便民停车行动,及时延长公交运营时间,缓解停车、乘车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夜市摊点群供电、供水、供气以及环卫保洁,实现规范、便民服务。
(四)优化监督管理举措。一是推行摊点自治。实行“三规定一登记”制度,即规定场所、规定时间、规定人员,到辖区城管部门和社区进行登记。实行摊点自治管理制度,每个摊点群设摊点群主,建立微信群或QQ群,实行临时摊点自治管理,签订《摊点自治管理承诺书》,严格遵守摊点规范经营公约。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厉查处餐饮服务提供者无证经营行为,严防在节假日期间、旅游旺季等重要时段,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同时,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明厨亮灶,公示食品原辅料,主动接受消费者监督。积极组织开展“随机查餐厅”“食品安全你我同查”等活动,重点关注“网红餐厅”,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强宣传培训。结合日常监督检查,组织开展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强化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规定、违法行为处罚、预防食源性疾病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全面提升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五)加强调研推动发展。市商务局针对打造特色夜市街区促进餐饮消费课题,成立了调研组,先后对海口市骑楼老街、海口大学夜市商业街、淮南焦岗湖夜市等省内外成熟夜市商业街以及我市主城区特色夜市街区进行了调研,查阅了目前国家、省商业街发展情况的有关资料,形成调研报告供共市政府决策参考。5月25日晚,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文旅局等市直部门承办的“六安·我们的故事”2024啤酒龙虾消费季活动开幕,市领导苏曼、魏武等出席活动,以“品龙虾、喝啤酒、唱民谣、聊故事”为主线,举办民谣驻场、趣味比赛、非遗展示、露天电影放映、虾兵蟹将表演等各类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夜经济”鼓劲打气,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二、我市夜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夜市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市在推进夜市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整体规划不足。目前主城区夜市主要是自然形成的夜市集聚区和招商引进的商业街区,特别是自然形成的夜市街区,四至范围、规模尺度、功能布局均较为模糊,缺乏中长期、差异化规划,甚至部分街区管理主体难以界定,为夜市街区打造、管理造成较大困难。
二是基础设施不足。一方面是停车难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下班后夜市期间,存在一位难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是部分地点基础设施不完善,如公共卫生间、夜间灯光亮化等还有不足。
三是差异经营不足。我市夜市街区如正阳路、云路街等均以餐饮聚集为主,存在千篇一律,不能很好的体现六安特色,夜间消费吸引度不够,对淠河沿线风景、红色文化、皋陶文化等挖掘力度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皋陶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六安特色,因地制宜,通过完善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夜文化等方式推进六安城市夜间经济发展。
一是强化工作合力。制定完善市级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工作举措,联合商务、文旅、财政、规划、城管、市场监管、公安、交通和各县区政府,共同协调解决夜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夜市经营主体加强行业自律,自觉在业态规范、食品卫生、市容环境、安全管理、公平竞争、服务优化等方面强化自我管理,对于部分自发形成成熟的夜市街区可以成立相关的管理协会并依托当地社区、城管等部门代为管理。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引导统一策划、统一宣传、统一组织的方式开展特色主题活动,集聚人气、提升消费、带热周边。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支持商文旅业态集聚度高、夜间消费市场活跃的街区、景区、综合体等创建“安徽特色商业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鼓励各县区结合实际,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促进夜市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强化基础建设。扩大公共交通的覆盖面,推动各类公共交通站点与商业设置结合设置,减少商业人流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借鉴海口大学夜市街区模式,白天上班人流量较多时,夜市街区作为正常交通道路使用,夜间规定时限内进行封控管理形成特色夜市街区。整合资源缓解停车压力,实行一街一策、一点一策,有针对性的增设停车点位、开展景观小品建设、增设休憩设施、环卫设施完善加强对部分特色夜市景点的建设。
四是强化服务保障。根据划定的夜间经济重点区域,组织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合理安排执法力量,落实巡查保障;坚持主动服务、规范管理、文明执法。实施审慎包容监管,引导商户规范经营;及时关注舆情,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努力保障夜间经济健康发展。
五是讲好夜市故事。深入挖掘六安特色文化IP与相关基础设施布局相结合,打造六安夜间经济文化品牌。以皋陶文化为主题,围绕茶文化、庐剧、龙虾啤酒等主题,汇集餐饮、茶道、演出、非遗展示、购物于一体。餐饮以六安“新徽菜”为主;茶道以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等当地名茶为主,现场宣传教授烹茶饮茶的技艺、礼法;演出以庐剧为主。将文化宣传与夜市经济融合,提升我市夜市档次,培育“干净、文明、特色、繁荣”的夜市文化。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市夜经济发展的关心关注。以上办理方案,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办复类别:B
联系单位:市商务局市场建设科
联系电话:3379762
六安市商务局
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