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六安市商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商务局发布时间:2023-06-30 08:44
字号:

一、指标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商务系统紧盯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锚定年度目标,奋发有为,各项经济指标都保持了增长态势,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方阵。1-5月,全市实现限上零售额增幅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实际使用外资(FDI)1167万美元,增长418.67%,增幅高于全省38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新设外资企业11家,增长83.33%。实现进出口45.3亿元,同比增长35.0%,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29.5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进出口53亿元,增长24.3%。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增长440%以上,新增外资主体增速在20%以上。

二、主要工作

1.着力强部署建机制。一是超前谋划定目标。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分析总结2022年工作短板弱项,理清工作思路,超前谋划年度工作任务,主动拔高工作标杆,确定了7项重点指标和12项重点工作任务,锚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度增长10%、外贸进出口增速高于全省、利用外资力争达到25%的增长目标,全力争先进位。二是高频调度建机制。建立了“每周一汇报、每月一推进、每季一点评”工作机制,对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实行月度召开工作推进会,发布工作推进情况通报;季度召开工作点评会,做到精准聚焦、靶向发力,抓深抓实、见行见效。三是压实责任强督导。市商务局成立8个联系县区包保组,分别对应全市各县区(含开发区),督促县区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暖民心行动等重点工作。

2.全力促消费稳增长。一是积极促进消费。聚焦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制定印发《“徽动消费 乐享六安”月主题促消费方案》,先后开展了2023年货节暨皖西白鹅美食展、2023皖西汽车博览会、“徽动消费购车畅游”汽车促消费、2023啤酒龙虾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300余场次,市县区及限上企业累计发放消费券3000多万元,实现销售3.2亿元。其中发放汽车消费券500万元,拉动比达1:62。6月26日-7月15日期间再次开展第二批汽车消费补贴活动,共计资金600万元。组织电商企业参加全国网上年货节、全国双品购物节、春茶上新促销、支付宝“下一站故乡”公益直播、抖音山货上头条等各类线上促消费活动。1-5月份,我市实现网络零售额53亿元,同比增长34.9%,农村产品网销额48.58亿元。二是持续培育主体。组织8个包保组分行业分县区对商贸企业包保服务,实现限上商贸主体包保走访全覆盖。开展工贸分离调研,围绕电商、综合体等市场主体,组织申报纳限,目前已申报月度纳限企业35家,已摸排拟纳限主体56家,全年力争新增限上主体240家。组织了霍山“何云峙”石斛、舒城“万佛山”小兰花、霍邱“临水玉泉”酒3家商贸企业申报了中华老字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中华老字号2家,安徽老字号19家,打造知名消费品牌。三是打造消费场景。支持各县区、商贸企业抢抓春节等假日消费热点,积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拟定《六安市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依托啤酒龙虾节等餐饮促消费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打造夜间经济消费场景。目前,已举办啤酒龙虾节活动12场次,发放龙虾啤酒消费券280万元,拉动消费2400多万元。同时抢抓与上海对口合作为契机,谋划开展了上海“五五购物节·六安周”活动,200余种六安特色产品抢滩大上海,至6月2日活动累计实现线下销售1657.3万元,线上销售及达成意向订单1.12亿元,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四是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指导金寨县对照省厅绩效评价反馈情况整改,补充了完善了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储备项目库。指导舒城县、霍山县积极筹备申报2023年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县。组织申报8个供应链项目资金1692.368万元,7个项目通过验收获得1543.37万元奖补资金。组织申报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创建项目,裕安区、金安区被认定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区,金安区三十铺镇为省级农村电商亿元强镇,认定“六安小酥腰商贸有限公司”等9个企业为农村电商千万企业,“抱儿春”等4个品牌为农村电商百万品牌。

3.聚力拓市场稳外贸。一是支持企业拓市场。结合“徽动全球 万企出海”活动,组织世林照明、酷豆丁、索伊电器等20多家外贸企业分别前往美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展,共揽得4300万美元的意向订单。组织企业报名华交会、秋季跨交会。帮助我市56家外贸企业争取到95个广交会展位,揽得意向订单6100万美元。二是帮助企业降成本。由市交通、商务、发改、海关、火车站、中国外运安徽有限公司等部门参与,建立铁海联运工作专班。创新提出固定保有10%的空箱率举措,保障了运转流畅。截止目前,铁海联运运输量达800个标箱,是去年同期的4倍,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了66.7%。5月14日,实现了我市铁海联运首票进口。三是优化服务扩总量。对市级外贸促进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制定出台了《六安市外贸促进政策》,新增进出口业务回转等相关支持政策。组织277家外贸企业申报市级外贸项目资金达1210.461万元。制定《六安市外贸“优服务、降成本、扩总量”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深度挖掘企业潜力。截止目前市县两级已开展业务宣讲培训达15场,参训人数达300多人。回转霍邱安粮、英科实业等进出口5076万美元。

4.倾力引项目扩外资。一是建立专班促招引。积极与发改、经信、投创、外汇等部门会商,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促进外资招引协调联动;同时,压实工作责任,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落实到月份,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二是摸排项目促到资。重点对拟到资、拟签约能落地的外资项目开展摸排,共摸排拟到资项目17个(含增资扩股项目),其中增资续建项目14个,新设项目3个,拟到位资金2020万美元。及时跟踪到资情况,做好企业服务保障,确保项目按照进度早到资、快到资。制定万企百团出海行动方案及支持政策,推动万企百团出海活动,积极开展走出去。三是加快推广促联动。督促指导联动创新片区落实年度重点工作和三年工作计划,加快推动自贸联动区国家改革试点经验和省级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工作。截止目前,我市278项国家改革试点经验成果和44项省级创新成果复制推广率分别达到96.25%和84.67%。

5.大力惠民生暖民心。一是加强工作谋划。对2023年暖民心行动任务进行分解,将任务落实到点位、到企业、到时间节点。制定了《六安市放心家政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和《六安市文明菜市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对牵头的两项暖民心行动做到了早谋划、早行动。针对文明菜市行动,出台了《六安市文明菜市行动季度评议方案》。二是形成工作合力。联合妇联、教育局等单位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实施“发扬‘四自’精神 争当出彩女主人”女性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进一步细化暖民心行动工作指导。局8个包保县区工作组适时赴县区开展工单督导,强化工作推进。同时加大与人社、妇联、城管等部门会商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及时组织各县区申报2022年度文明菜市整治提升省级奖补,审核通过10个菜市,拟申报省级奖补资金287.07万元。同时联合市发改委、妇联、教育局等单位对家政行业培训、用电等方面进行优惠奖补。上半年,全市通过放心家政行动完成新增员工制家政企业4家,完成目标任务的50%,培训家政服务人员40095人次,完成进度100.99%,新增服务人员8443人,完成进度117.3%;通过文明菜市行动,完成城区菜市整治改造任务16个,完成进度为76.2%,完成乡镇菜市整治改造任务46个,完成进度82.1%。

6.强力抓安全保稳定。一是健全机制重统筹。今年市商务局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商贸流通行业安全生产专项领导小组牵头作用,逐步完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深化15条硬措施和“三个狠抓”专项行动,积极配合推动“县乡联动+全覆盖”安全监管落到实处。分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38份,召开涉及安全工作党组会、学习会等30次,先后印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两会期间全市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023年六安市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要点》等文件40余份。二是坚持导向重整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动企业自查、部门督查、隐患排查、清单交办、督促整改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全市商贸企业主动排查安全隐患730个;市商务局8个包保县区督查组开展督查137次,协调技术专家32名,深入626家次商贸企业,县区商务系统累计检查684次,开具问题交办单247份,发现一般风险隐患957处,均已整改到位。三是强化引导重服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系列专项活动,加强教育引导,制作的餐饮用户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视频,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举办全市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培训3场、安全综合应急演练1场,指导县区商务部门组织安全培训演练63场,1130余人次参与,有效提升商务系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今年以来,指导服务企业120家次,分发宣传单、安全宣传手册1500余份。四是稳步推进企业改制。市商务局成立了市五交化公司改革工作专班,会同市直相关成员单位进驻企业,依法依规开展清产核资及现任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职工信息核查、梳理职工诉求等工作。坚持一企一策,充分征求职工意见,起草了《市五交化公司职工安置及改革方案》。联合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五交化公司对职工安置费用进行了精准测算,同时按照逐人核档、实地调查、第三方评估的要求,对职工工龄、参加工作时间等及安置费用进行三轮公示。目前,《市五交化公司职工安置及改革方案》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

7.发力强整治促提升。一是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部署。按照创建工作安排,牵头制定了《六安市市场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定了整治内容、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限。组织召开规范市场名称工作协调会议,加快推动城区各市场名称规范工作。二是开展城区市场情况摸底。联合市文明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对城区市场进行了摸排,梳理了各类市场77个,对市场名称规范情况做了分类。三是开展整治提升行动督查。组织人员对城区市场创建情况进行了3轮督查,发现问题40个,发布了督查通报,督促加快市场整治。

三、存在的问题

1.大宗商品消费疲软。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恢复缓慢,1-5月,全市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增幅0.9%,低于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7.2个百分点。

2.进出口增长压力大。1-5月,进口同比增长98.8%,但受生产阶段性影响,原材料进口不可持续。我市羽绒及制品等重要产品出口具有季节性,下半年增长压力大。

3.外资招引成效不明显。目前,我市各县区主动走出去开展外资招引不多,利用外资大多在挖潜和续建阶段,今年到资的7个项目均是往年的项目。截至目前,还没有县区走出去开展外资招引。

4.安全生产隐患不容忽视。商贸领域市场主体多、范围广,部分商贸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督查检查的盲点依然存在,安全隐患多,问题不容忽视。

四、下一步打算

1.强化工作调度。紧盯“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加强指标分析,对县区实行精细化指导,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实现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2.提振市场消费。聚焦汽车、家电、餐饮等重点领域消费,抢抓节日消费热点,支持县区、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筹备开展国际羽绒博览会、首届叶集定制家居暨供应链产业博览会等品牌展会。继续组织开展好啤酒龙虾节系列活动,打造夏季夜市消费品牌,发展夜市经济。支持县区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进一步带动全市汽车消费。

3.稳住外贸外资。组织企业参加第134届广交会、华交会、跨交会等重点展会及“徽动全球”万企出海活动,继续招引外综服企业,协调总部企业业务回转。支持霍山县建设跨境电商园区,申报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继续开展外资企业走访服务,帮助解决外资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外资项目招引力度,及时兑付外资项目奖补资金。

4.落实安全责任。持续深入开展商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商贸领域安全生产督查检查,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坚决举一反三,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保持工作力度不减、整治尺度不松、建设标准不变,确保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年度工作形势持续稳定,保障全市商务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5.抓好文明创建。对标对标创建工作要求,全力开展城区市场专项整治提升工作。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商务领域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2023年6月25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